一些傳統(tǒng)經(jīng)典的紫砂壺都會沿用以往的名字,如果是自創(chuàng)的造型便需要自己給其取個響亮又符合紫砂意蘊的名字,這是一件挺費心思的事情,面對一件即將問世的作品工藝師總是會要對壺的名字苦思冥想、反復推敲,卻也不一定令人滿意,可見給紫砂壺取名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,通過以往傳統(tǒng)的紫砂命名規(guī)律總結(jié)了幾點關(guān)于紫砂壺命名的方法。
第一、引申命名法。
從摹形狀物的形象中,略加抽象引申而加以命名。這種壺名往往更富哲理性、具有文字味,因而能發(fā)人深思。如思源壺。原本是形如古井的井欄壺,由吃水不忘挖井人即飲水思源而引申稱之為“思源”壺;而以竹為題材的壺命之曰“勁節(jié)清風”壺或“高風亮節(jié)壺,頓覺氣勢不凡;朱可心創(chuàng)作的梅花壺,而命之曰“報春”壺,使人聯(lián)想到毛主席詩詞《卜算子·詠梅》中的“俏也不爭春,只把春來報”;生肖紀念壺,叫做“吉祥”壺(雞年),“興旺”壺(狗年),“三羊開泰”壺(羊年)……也有這種意思。如“竹報平安”壺(以竹為題材的壺)、“流塘月色”壺(以蓮為題材的壺)、天際壺(因絞泥裝飾如江水而取唐人詩句“唯見長江天際荷”之意)這些由象形而引申,或富哲理、或具雅趣,或營造一種情境,或鋪墊詩情畫意,更能滿足文人雅士的需求,也是文人命名砂壺的常用方法。
第二、象形命名法。
此法即根據(jù)壺形加以命名這種命名方法通俗易懂、形象直觀,可讀名而知壺,是最常用的方法。如傳統(tǒng)圓器之“掇球”壺,即因壺形似兩球相累而名之;而“四方”、“八方”、“磚方”、“升方”壺則是直接描摹了方器的壺形。象形命名法尤其適合花貨和筋囊貨。如僧帽、合梅、南瓜、八卦龍頭一捆竹,魚化龍以及玉蘭六瓣、菊花八瓣等;甚至還可以加上高矮、大小而加以區(qū)分,如高僧帽、大合梅等等;至于象秦權(quán)壺、井欄壺、柱礎(chǔ)壺、竹簡茶具、博浪錐壺等則完全以紫砂壺所仿制的器物直接命名。象形命名法的好處是可以由名思壺或睹壺思名,通俗形象,大眾歡迎。
第三、用典命名法。
即以某些歷史典故命名,如傳統(tǒng)作品“東坡提梁壺”(或稱“蘇提”),相傳是大文人蘇東坡設(shè)計的。東坡曾卜居陽羨,且好飲茶,有“松風竹爐,提壺相呼”的佳話流傳,后人加以附會,便把提梁壺命名為“東坡提梁壺”,使之更加厚重。曼生壺中的“石銚”壺,相傳北宋周 曾送給東坡一把石鑿的“石銚”壺,曼生沿用此名,并說“銚之制、摶之工、自我作、非周 ”,意思是這把“石銚”的紫砂壺,并非周 的式樣了,而是我設(shè)計用紫砂摶制的了,用了這樣一個典故。前面提到的“秦權(quán)”壺、“博浪錐”壺,雖以仿器物而命名,因使人聯(lián)想到歷史典故而使人產(chǎn)生滄桑感。
第四、擬人命名法。
將砂壺當成有生命的人而加以命名。運用此法最典型的莫過于日本人奧蘭田(玄寶),他在其所著《茗壺圖錄》中,將收錄的32把茶壺分別取了一個人名,諸如“梁園遺老”、“蕭山市隱”、“獨樂園丁”、“臥龍先生”、“凌波仙子”、“浴后妃子”、“鐵石丈夫”、“風流宰相”……還有一對壺,他分別稱之為“漁童”、“樵青”。不僅如此,這些壺還有姓、名、字,如“方山逸士”姓“區(qū)”,名“端”,字“元正”;“紅顏少年”姓“殷”名“妍”,字“倩兮”等等,其實“方山逸士”就是“磚方壺”;“臥龍先生”就是曼生的“箬笠壺”,“凌波仙子”就是筋囊貨“水仙六瓣”、“紅顏少年”就是“朱泥壺”……,這種命名法別有情趣。在傳統(tǒng)作品,用擬人法命名的有:“壽星壺”、“笑嬰壺”、“三友壺”、“西施壺”等等。
第五、裝飾命名法。
即以壺藝的某種裝飾加以命名的方法。如歷史作品“八卦彩繪大壺”、“開光彩繪紫砂方壺”、“四方彩繪壺”等壺名中,既點出壺形(大壺、方壺、四方等),又指出了裝飾特點——彩繪;而如“錫色方礎(chǔ)壺”、“包錫罩壺”在壺名中點出了包錫裝飾工藝:象“紅木鑲嵌御包壺”、“貼花四方開光壺”、“泥繪束腰圓壺”、“絞泥中壺”則分別在壺名中點出了“紅木鑲嵌”、“貼花”、“泥繪”、“絞泥”等裝飾手法。
總之,紫砂壺的命名方法很多,而以象形、引申法最為常用,但不管什么方法題名總要以雅俗共賞為原則??梢酝ㄋ仔蜗蟆⒅焙羝涿?。如“牛蓋洋桶”、 “小型竹節(jié)”等等,顯得樸素、親切但不能庸俗、媚俗。如有人稱自己的壺為“神壺”、“魔壺”、“怪壺”,便不免貽笑大方,令人作嘔。隨著人們文化素養(yǎng)和鑒 賞水平的提高,要求砂壺題名能更高雅脫俗些,于是引申法、擬人法會更多被采用,如前面提到“思源壺”、“報春壺”等。又如曼生壺中的“卻月”、“橫云”、 “合歡”、“飲虹”等不僅壺名雅致高潔,加上切壺切茗的銘文,將壺名、壺形、壺銘完全融為一個整體。